我问你个问题,以色列这回到底是没算准对手,还是算错了自己的底牌?
这一轮伊朗的连续打击,精准、密集、目标清晰,几乎不给以色列喘息的机会。尤其是对富人区和能源设施的打击,狠狠敲了一下这个在中东长期自诩铁壁铜墙的国家。炸点不是军事基地,而是以色列社会最不愿触碰的神经。这不再是加沙,不是黎巴嫩边境的小规模冲突,是一场结构性的硬碰硬。
我查了一下,以色列在2023年全球火力指数中排名第17,伊朗在第14位,表面看差距不大。可要命的是,以色列太习惯站在美国身后说话了。美国在,底气就满。美国一退,突然就发现,自己原来是一个没有战略纵深、人口密集、能源依赖外部的小国家。
前几天,伊朗击中以色列海法附近的炼油厂,直接导致全国燃油价格上涨超过9%(来源:彭博社2025年5月数据),这还只是开始。以色列全国大概八成以上能源依靠海上运输,一旦港口被炸或者临时封锁,整个国内能源系统都会抽搐。我朋友在特拉维夫,说现在市区连夜都是低频的防空警报声,人躲进地下车库都成了日常。
展开剩余75%而这些只是伊朗在信息战之外放出来的明招。伊朗从没说自己是世界第一,却实打实打疼了这个世界第一,美国第二的以色列。
我看到一张照片,是一个人在医院废墟边站着,穿着皱巴巴的衬衫,满脸灰尘,双手紧握成拳。谁也不知道他是谁,但他肯定不是发号施令的人。他在等什么呢?在等下一次空袭的警报,还是等美国把他重新拉回地面上?
其实以色列不是没见过血,可这次不一样。不是边界冲突,不是特工暗杀,是整个国家层面被逼到代价区。开战之前,那些外交圈里的人还信誓旦旦地说,伊朗最多象征性还击,毕竟国内经济烂得不像话。但你发现没有?伊朗这回根本没演,直接正面刚。
很多人不理解,为什么伊朗这次这么猛。我看了下伊朗最高领袖办公室发布的内容,这次是宗教、国家机器、安全部门一起推动的反击,根本不是内政转移矛盾的戏码。而且伊朗人早就习惯被打压,不怕制裁,不怕断网,怕的是自己再不还手就永远没有底线。
更何况,以色列这两年在加沙的操作,真不是人干的事。据联合国2024年底的统计数据,加沙已有超过2万人死亡,超六成是女性和儿童(来源:联合国人道事务协调厅OCHA),这还只是确认的数据。很多人已经懒得看新闻了,因为每一张照片都像昨天看过的——废墟、哭泣、尘土和一具具裹着布的小尸体。
伊朗可能正是看到了这一点,才觉得打这一仗道义牌也能占得住。加沙成为全球舆论的炸点,甚至连一些欧洲国家都开始冷处理和以色列的双边事务。而以色列,原本以为只要扛住第一波就能反攻,没想到这一轮是滚雪球。
我昨天看到个细节,美国国防部在5月27日开始悄悄撤离在中东部分基地的非战斗人员,原因是不确定的安全形势。说白了就是怕被拖进这场没有上限的消耗战。美国也清楚,以色列这回太猛了,不留一点缓冲,不给对方体面,就等着硬碰硬。可一旦打成了现实版的谁都不怕死,美国还真不想赔进去。
现在连以色列内部的情绪都变了。我看到《以色列时报》在6月初发布的一项民调,近56%的以色列人认为在处理中东冲突上过于激进,比去年同类调查多出21%。意思很明确,民众也开始害怕了。你可以热血一时,但当炸弹炸到你家附近的商场,当你带孩子去医院却发现医院已经没了大门,情绪就会崩。
可这事到底是谁先挑的?表面看是伊朗动手,实则是长期对抗的结果。你把人家核科学家搞掉了,人家装作无事发生。你支持敌对武装,你封锁人家经济命脉,人家都咬牙忍下来了。结果你还越线去炸伊朗的领馆。这一步,不打回去,以后就没有底可守了。
很多人还在等,以为美国最后会调停。但我翻了下最近美国白宫的发言,连调停这个词都说得越来越软。6月上旬,美国务院发言人仅仅用希望局势降温来描述立场,连谴责都省了。美国也怕激怒伊朗真把霍尔木兹海峡掐死,到时候全球油价跳涨,拜登直接告别连任。
所以问题回来了:以色列现在还要继续硬扛吗?你炸人家领馆的时候,真没想到对方是准备豁出去的吗?
你说他们是盟友,是棋手,是民主阵营的一员,但你有没有发现,这场冲突从头到尾,美国一次都没提出兵这两个字。 #热问计划#
发布于:江西省七星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